首页 巨浪 下章
第四卷 四龙闹海第三十五章 重点技
 在某些国家,快速战列舰又被称为“超级战列巡洋舰。”

 一般情况下,只有速度达到或者超过二十七节,并且能够防御自身主炮发的穿甲弹的主力舰才被称为快速战列舰。按照这一标准来看,快速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最大区别就是防护能力。

 实际上,防护能力一直就是战列巡洋舰的致命缺陷。

 相对于传统战列舰,快速战列舰在火力与防护方面的进步并不大,主要的优势就是速度。这也成为了快速战列舰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主要“法宝。”

 相对而言“大东海战”还不足以证明快速战列舰的真正价值。

 按照帝国海军的标准,日本海军的四艘“金刚”级只算得上是改进后的战列巡洋舰,其防护能力根本达不到战列舰的标准。

 也就是说“大东海战”只证明了快速战列舰对战列巡洋舰的优势。

 在整场海战中,特别是在“果敢”号退出战斗之后,三艘快速战列舰凭借着不输于对手的速度,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并且数次迫使敌舰队采取“弃车保帅”的战术,最终击沉了敌三艘主力舰,而三艘“皇帝”级战列舰自身的损失则微乎其微。

 虽然战列巡洋舰并没有在“大东海战”后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正是“大东海战”让各个海军强国都认识到,随着快速战列舰的出现。战列巡洋舰已经没有存在地价值了。可以说,此时快速战列舰扮演的是战列巡洋舰“终结者”的角色。

 后来,英国海军正是根据“大东海战”中战列巡洋舰被快速战列舰肆意“屠宰”的结果,放弃了对“胡德”号。以及两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地全面改进计划,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快速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之中。

 也正是如此“大东海战”之后,帝国高层仍然没有完全认清快速战列舰的真正价值。

 当时,甚至包括陈锦宽在内的众多老一辈海军将领仍然认为,火力与速度是战列舰的两项首要指标,速度慢一点没有什么。当然,他们也没有完全否认快速战列舰的价值。只是将快速战列舰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认为快速战列舰的任务就是顶替战列巡洋舰,对付敌人地战列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海上决战,仍然得靠皮坚厚。剑利刀快的(老式)战列舰。

 结果,拿到特别经费之后,陈锦宽只批准了四艘快速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不是最初确定的六艘。当时,陈锦宽倾向于采购一级速度在二十七节以下,装备至少十二门主炮,防护能力比“皇帝”级至少提高百分之四十地战列舰,而不是江南造船厂提的那种速度达到三十节,只装备九门主炮,防护仅比“皇帝”级有限提高的快速战列舰。

 “萨兰加尼海战”彻底的改变了快速战列舰在帝国海军的命运。

 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一级老式战列舰都不可能在十天之内从开普敦返回达沃湾。并且在到达的时候仍然具备强悍的战斗力。

 显然,速度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战术能,而是“战略能。”

 设想,如果不是拥有四艘快速战列舰的快速战斗群及时返回,主力战斗群很有可能被联合舰队击溃,到时候不但战沉的不止四艘战列舰,连攻打达沃港地作战行动都将彻底失败。最终,帝国海军不但无法重创联合舰队。还将失去东南亚地区地制海权。从而难以截断日本到澳洲的海上航线。

 最终,即便帝国海军最终击败了联合舰队。也在战略上输给了敌人。

 可想而知,快速战斗群,快速战列舰在这场必键海战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紧接着“巴西兰海战”再次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价值。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前往巴西兰海峡拦截日本联合舰队的是四艘老式战列舰,在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恐怕都难以及时包抄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前面去,更不可能及时堵住联合舰队西逃的通道,也就不可能有“巴西兰海战”的重大胜利。

 虽然从战略上来讲“巴西兰海战”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只剩下了四艘可用地战列舰,就算“雾岛”号在近期修复,日本海军也只有五艘战列舰。翻年之后,帝国海军则拥有至少八艘能够投入战斗地战列舰,如果受损的几艘战列舰快速修复,战列舰地数量将达到十三艘。如此一来,日本海军仍然处于战略劣势,而且差距更加明显。但是“巴西兰海战”证明了快速战列舰在战役行动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其速度对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充分的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战略与战役价值。

 问题是,要想让评估报告更有说服力,就必须加入对战舰来说,也是海军最为看重的战术价值,即快速战列舰在作战中体现出的优势。

 作为“大东海战”与“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很清楚,快速战列舰的战术价值主要就体现在“抢位”上。即在战斗过程中,快速战列舰可以凭借其速度优势占领更有利的位置,从而对敌人形成优势。

 不管是“大东海战”中将日本南遣舰队得走投无路,还是在“萨兰加尼海战”中利用速度抢先占领日本联合舰队的横向炮击阵位,以及在“巴西兰海战”中利用速度快速近联合舰队。最终用标准的战列战术击沉两艘日本战列舰。这些,全都建立在快速战列舰地速度优势之上。

 问题是,作为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知道。速度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除了速度之外,快速战斗群能够三战三捷,还有火力、防护方面的优势,更有雷达带来的情报优势。

 这其中,雷达产生地重大作用甚至超过了“速度。”

 不说别的,如果没有雷达,三艘快速战列舰很难在“大东海战”中将其火力发挥出来。即便能够追上日本的主力舰,也难以将其击沉。同样的,如果没有雷达,在“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快速战斗群的炮击命中率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拉近距离,与敌人“格斗”最终快速战列舰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将然无存。速度优势也最多只能在撤退,或者是逃跑的时候发挥出来。

 除了雷达之外,以雷达为基础的炮击战术也是克敌制胜地关键因素。

 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快速战列舰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帝国海军难以在三场海战中获得胜利。同样的。如果缺乏相关的设备以及战术革新。仅仅只有平台,帝国海军也不可能在三场海战中获胜。

 最初地时候,白佑彬准备将这些全都写进评估报告。

 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严国荣需要的是一份能够让内阁能够给海军更多军费,陈锦宽能够批准建造更多快速战列舰的评估报告,而不是对快速战列舰,乃至帝国海军主力舰‮实真‬战斗力的评估报告。

 显然,在这份评估报告中只需要提到快速战列舰的重要价值。

 另外。在新战术以及雷达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欠缺。比如当时海军装备的电眼乙型雷达的能难以足炮战的精度要求,同时战舰缺乏更有效的火力指挥系统。炮军官缺乏完全在雷达引导下进行炮战地能力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很大地力气解决,同时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最重要的,这些问题都暴出了海军的不足。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这不但是海军的不足,还是快速战列舰的不足。因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除了快速战列舰本身优势之外的其他问题写入这份评估报告。

 只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海军军官,白佑彬绝不会忽视这些相关问题地重要

 也就在撰写这份《快速战列舰在现代海战中地价值与表现》的评估报告时,白佑彬就决定要针对快速战列舰在战斗中暴出地不足与缺陷写一份相关的报告。

 后来,他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几项极为关键的建议。

 比如,研制专门引导炮击的雷达,改进现有的火力指挥系统,研制提高炮战效率的设备,改进舰队内部通信系统,研制程更远的对地支援弹葯。

 谤据他在这份被称为《海军重点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海军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投入。

 火控雷达,作战指挥系统,弹道计算机,舰队信息换系统(后来的军事数据链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次口径炮弹等等新式装备与设备能够在大战期间研制成功,并且投入战争,与白佑彬当时写的报告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然,白佑彬不可能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完成这两份极为重要的报告。

 另外,大战期间,《海军重点技术发展规划》一直是海军的绝密报告,知道其全部内容的人不会超过十个!按照可靠的说法,这份报告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陆续增添了很多重要项目,而且都是由白佑彬主笔。

 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才陆续公布了该报告的部分内容,至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没有对外公布,而且仍然是帝国海军绝密报告。可见,这份报告对帝国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月票,求支持! qqMmxS.com
上章 巨浪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