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四十二章 低调行事
 一八九六年,新年的第一天,冯承乾来了开门红。

 当天上午,德皇腓特烈三世以冯承乾为帝国在远东地区开疆托土有功,晋封冯承乾为帝国“远东公爵”保留“兰登世袭伯爵”爵位,年俸提高到二十万帝国马克,领东普鲁士属地。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殊荣,哪怕“公爵”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头衔。

 冯承乾并不觉得高兴,因为他知道,德皇给他的荣誉越多,他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就越不可分,而他并不想这样。

 可是,他不能拒绝德皇的奖赏。

 办完这件事,冯承乾找了个理由离开柏林,去了威廉港,把心思都花在了准备在明年开工建造的那两艘主力舰上。

 这次,冯承乾没有好高骛远,决定脚踏实地的搞出两艘像样的战舰。

 与以前一样,在设计之前,得根据建造经费与海军的战术指标,订下战舰的主要能指标,特别是与建造费用直接挂钩的排水量。然后再在基本能指标之下,决定战舰的各项基本数据。

 花了两个月,冯承乾才订下了战舰的基本能指标。

 冯承乾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战舰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一万六千吨,与一八九五年开工建造的“奥古斯塔皇后”号相当,最高航速为二十节,仅比“奥古斯塔皇后”号略高,在同期主力舰中并不出众。

 进入到细节设计阶段,冯承乾再次与设计师产生了分歧。

 关键就是,排水量订得太低了,而冯承乾又要求在火力、防护与速度上达到均衡,且至少达到同期主力舰的平均水准。在绝大部分设计师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把排水量增加三千吨。

 冯承乾没答应增加排水量,因为这会大幅度提高建造成本。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设计师认为只有在较短的舰体上,才能安装较为厚实的装甲,也才能在三大主要能上取得均衡。可是这么一来,火力配制就成了问题,无法足冯承乾提出的要求。

 最后,矛盾集中到了火力配制上。

 冯承乾不是不知道总体设计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两套方案,即四座双联装炮塔与三座三联装炮塔。

 相对而言,设计师较为支持前者。

 问题是,在炮塔布局上,冯承乾依然坚持沿纵轴布置,而设计师认为,要想保持合理的舰体长度,就得采用传统的布局,即把两座炮塔设置在侧舷,只沿纵轴在首尾各部署一座炮塔。

 因为冯承乾坚决反对这么布置炮塔,所以最终选择了第二套方案。

 设计师没办法反对冯承乾,也就只能让步。

 冯承乾并非无理取闹,确定了炮塔的布置方式之后,在火炮口径上做出妥协,即答应采用四十五倍径的三百毫米主炮,而不是即将研制成功的四十倍径三百五十毫米主炮,只是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将来换装成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的可能,因此得在炮座上留下余度。

 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要求。

 一八九六年十月,最终设计订了下来,新主力舰采用三座三联装炮塔,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配备四十五倍径三百毫米主炮。战舰的标准排水量为一万六千五百吨,比最初规定的多出了五百吨,主要用来增强炮座的承受力,以便在今后换装口径更大的主炮。战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三百毫米,炮塔正面为三百二十毫米,司令塔为三百六十毫米,此外还有八十毫米的水平装甲。

 可以说,这是一艘能十分均衡的战舰。

 可惜的是,因为蒸汽轮机没有研制成功,所以这种后来被命名为“德意志”级的主力舰仍然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列舰,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前战列舰,与后来出现的那些新式战舰有较大的差距。

 只是“德意志”号,以及姊妹舰“普鲁士”号的基础非常扎实。

 十多年后,这两艘战舰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排水量增加到二万二千吨,换上了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与蒸汽轮机,还把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油锅炉,主机功率提高到八万马力,战舰的最高航速超过二十七节。虽然没有增强装甲防护,但是做为主力舰“德意志”级的防护能力仍然强于后来的战列巡洋舰。

 事实上,冯承乾主导设计的战舰,都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后期进行全面改装之后,即便无法跟能强大的新式战列舰相提并论,也足以压制战列巡洋舰,从而避免在十年之后建造战列巡洋舰。

 这种前瞻,为帝国海军节约了大笔费用。

 要知道,每一艘主力舰的造价都不会低到哪里去。如果一艘战舰只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因为能落后,且无法改进而退役,那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以帝国海军的造舰速度,如果主力舰的服役周期只有十年、哪怕达到二十年,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实力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加快造舰速度的话,又会引起英国的猜疑,导致英德关系迅速恶化,在帝国还未发展壮大之前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只有延长战舰的使用期限,才能在英国不知觉的情况下,缓缓提高帝国海军实力,并且在最终的战斗中爆发出来,成功击败英国海军。

 十多年后,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冯承乾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冯承乾精心制订的战略规划,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挑战英国的本钱。

 在战略上,低调不是坏事。

 这种低调,也体现在了次级战舰,即巡洋舰这类辅助战舰上。

 在经费有了保证之后,冯承乾着手梳理帝国海军的辅助战舰,决定在一八九七年动工建造一级轻巡洋舰。

 与主力舰一样,冯承乾的前瞻在次发挥了决定的作用。

 在此之前,虽然巡洋舰的用途最为广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设计的时候更是以省钱为本。冯承乾改变了这种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提出,帝国建造的巡洋舰不但需要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还要保证在二十年之后经过现代化改装依然是有力的作战平台,因此在设计上必须具有超前

 最突出的,莫过于在巡洋舰上首先采用了炮塔。

 要知道,在此之前,巡洋舰上的火炮都是暴在外的,准确的说是安放在炮座上,最多在四周安装防弹片钢板,没有哪个国家在巡洋舰上安装厚实的炮塔,因为没有人觉得有必要安装炮塔。

 在这种后来被命名为“柏林”级的巡洋舰上,安置了三座三联装一百五十毫米主炮。

 虽然在火炮数量上“柏林”级并不突出,同时代的巡洋舰上,有些拥有十二门、甚至是十六门主炮,但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柏林”级的火力密度都高于同时代的巡洋舰,甚至是某些巡洋舰的两倍。

 只是,冯承乾忽视了一个问题,即超前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建造成本。

 最终“柏林”级分两批建造了四艘,就因为造价过于高昂而不得不终止,冯承乾也不得不让造船厂设计一种较为廉价的巡洋舰。

 不可否认的是“柏林”级巡洋舰的出现,让帝国海军的作战队列更加完整。

 仅仅建造四艘,确实非常低调。

 这一年,冯承乾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规划主力舰与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而是派人去‮国美‬把一个叫霍兰的工程师请了过来。

 冯承乾深知潜艇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却非常可惜的错过了时机。

 在他去远东的时候,霍兰就来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向帝国海军推销潜艇,结果却被拒之门外。在欧洲连番碰壁之后,霍兰展转去了‮国美‬,并且说服‮国美‬‮府政‬,拨款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

 冯承乾派人去请他的时候,霍兰设计的潜艇已经在‮国美‬开工建造。

 为了让霍兰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冯承乾不但给他开出了很高的薪水,还答应由他主导帝国的潜艇设计工作。

 当年,冯承乾就拿出五十万帝国马克作为设计与建造潜艇的经费。

 与建造主力舰、巡洋舰一样,冯承乾也表现得极为低调,因为他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会重视这种新兴的海战礼器,并且花大力气建造潜艇。在冯承乾知的历史中,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潜艇舰队,而当时帝国海军的潜艇却屈指可数。

 为了不让英国注意,冯承乾仍然采用了小步快跑的战略,即在技术完善之前,每一级只象征的建造一艘,延长建造进度,让工程师获得锻炼的机会,并且能够及时采用新出现的先进技术。

 忙完这些事,已经是一八九六年底了。

 在即将到来的一八九七年,除了帝国海军将同时开工建造两艘“德意志”级主力装甲舰之外,还将发生很多事情。在冯承乾看来,这个原本就不平静的世界,正在一步一步的迈向世界大战。 Qqm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