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五十五章 虚与委蛇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法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当局在一个月之内把陆军总兵力削减到五十万,并且拆除在德法边境地区修建的军事工事,宣布严格遵守柏林和约。

 当天,法国当局就做出回应,表示裁军与拆除防御工事将严重危害法国的国家‮全安‬。

 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退让,五月六就宣布进行军事动员,把部署在西部的德军总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万。

 似乎,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五月八,‮国美‬总统罗斯福出面调停,邀请德法两国代表前往华盛顿,通过协商解决两国矛盾。

 有趣的是,罗斯福并不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当时罗斯福最关心、也是最让他头痛的,依然是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到一九四零年,‮国美‬已经在经济危机中损失了数千亿美元的社会财富。虽然在新政的推动下,‮国美‬的经济形势从一九三六年开始好转,但是并不明显,而且还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联邦‮府政‬欠的债太多了。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不是联邦‮府政‬破产会导致社会动,使那些手持‮府政‬欠条的‮行银‬得不到半点好处,‮国美‬联邦‮府政‬早就别想从‮行银‬借到一分钱了。更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联邦‮府政‬能在什么时候把欠债全部还清。

 到一九三九年,‮国美‬联邦‮府政‬的债务负担已是超过当年联邦税收总额。

 在这个时候,这几乎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国美‬各个州‮府政‬也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如果把‮国美‬各级‮府政‬的债务平均分摊,相当于每一个‮国美‬人欠债数万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这笔钱差不多能买到一公斤黄金。也就是说,‮国美‬的债务负担,差不多相当于一万吨黄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国美‬依然有大约六百万失业工人,相当于‮国美‬可劳动男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绝大部分妇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着每五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失业。

 罗斯福非常聪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国美‬而真正能够把‮国美‬带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只有战争,而且必须是一场大规模战争。

 说白了只有战争能够消耗掉堆积如山的物资,也只有战争能使‮国美‬的工厂获得订单。

 问题是,‮国美‬上下却不愿意卷入任何一场战争。

 显然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当威尔逊带着‮国美‬参战时,‮国美‬民众都认为,新锐美军将是欧洲〖民〗主与〖自〗由国家的救星,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法,击败独裁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惜的是‮国美‬大兵还没踏上欧洲‮陆大‬,法国就战败了,紧接着英国也战败了。‮国美‬不但没有成为欧洲〖民〗主〖自〗由国家的救星,反而在这场战争中赔进去了几十万名军人,还得在战后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世界大国‮份身‬,甚至得默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独霸欧洲‮陆大‬。

 这一结果,极大的打击了‮国美‬民众的信心。

 自此之后‮国美‬盛行孤立政策,绝大部分‮国美‬人都认为,‮国美‬没有理由为欧洲国家血牺牲。

 显然,罗斯福再有威望也不可能改变这种深蒂固的观念。

 一九三三年,也就是罗斯福担任总统的第一年‮国美‬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案”在法律上确立了‮国美‬的中立地位。后来也正是受这部法案限制,‮国美‬才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缔结同盟条约。

 问题是,中立只会让‮国美‬与世隔绝,不会给‮国美‬带来任何好处。

 罗斯福非常清楚,如果‮国美‬不能参与下一场战争,那么‮国美‬就将永远失去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也将永远不可能与发展壮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是东方的〖中〗国对抗,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发言权。

 当然,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国美‬人的传统观念。

 为此,他就得让所有‮国美‬人相信,‮国美‬加入欧洲战争,是在捍卫〖自〗由与〖民〗主、是在捍卫‮国美‬的利益。

 当然,首先就得丑化敌对国。

 正是如此,罗斯福才在这个时候出面,在法德之间进行和平翰旋。

 可以说,罗斯福非常聪明,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比当初的威尔逊强多了。

 罗斯福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肯在谈判中让步,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成为战争的发动者,至少绝大部分‮国美‬人会相信。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过分迫法国才引发了新的战争: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让步,法国就能获得生存空间,也就有机会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非常清楚,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大可能做出让步。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站到爱好和平的‮国美‬民众的对立面上,成为‮国美‬民众眼中的恶国家。

 也许,‮国美‬民众依然不会让总统率领‮国美‬参战,但是肯定会同情受到欺辱的法国,而‮国美‬国会也会受到民意影响,在具体政策上做出让步,比如准许‮国美‬向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侵略的法国提供军火。

 总而言之,罗斯福在提出和谈的时候,就知道不管结果如何,对他都有利无害。

 显然,对法国也有利无害。

 结果就是,法国当局在五月九就做出积极回应,表鼻愿意在‮国美‬协调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谈判。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却并不热心。

 不管怎么说,罗斯福的这点小伎俩,还骗不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当权者。五月十,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公开表示,法国是战败国,没有资格与帝国进行平等谈判,而且也没有必要在‮国美‬进行谈判。

 问题是,到五月十五,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单独会见了‮国美‬驻德大使之后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派代表前往华盛顿,与法国进行谈判。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籼,当时‮国美‬大使暗示德皇,这场谈判对帝国没有任何害处。

 显然,威廉二世太信任‮国美‬大使了。

 必须承认,威廉二世有“亲美情节”

 年轻的时候,威廉二世最看重的就是英国。在英国战败之后,‮国美‬成为唯一能与帝国抗衡的强国,因此威廉二世又对‮国美‬十分亲善,甚至对‮国美‬有点仰慕。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当时的‮国美‬驻德大使是一名德国后裔,而且其祖上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东普鲁士贵族。

 也许,德皇认为,这个容克后裔不会欺骗他。

 五月二十,德法代表在华盛顿进行了首次会晤,罗斯福还在当晚设宴,款待双方的外官员。

 一时之间,战争云似乎消散了。

 当时,不仅‮国美‬的报纸在颂扬罗斯福总统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连法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报纸也做了相似的报道,即认为在华盛顿进行的谈判,能够化解德法矛盾,为欧洲带来和平。

 显然,三个国家的报纸在报道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目的。

 ‮国美‬报纸,自然是要声扬‮国美‬的影响力。法国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强调‮国美‬与法国的友好关系,为法‮军国‬民打气,让法国人相信,在‮国美‬出面干预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会悍然发动战争。至于帝国的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欺骗对手,既让法国上下放松警惕。

 别忘了,德皇并没撤消发给法国的最后通牒。

 前十天,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

 比如,帝国代表承认五十万军力对法国来说不够,表示法国可以组建一支规模为五十万人的预备队。又比如,帝国代表对法国代表提出的,在边境地区修建防御工事的目的表示理解,承认这些军事设施只具有防御质,对帝国没有构成直接威胁。

 看上去,德法就要和解了。

 只是,到了五月三十一,情形急转直下。

 当天上午,帝国谈判代表就直接提出,德皇下达的最后通牒依然有效,帝国可以考虑让法国建立预备役部队,也可以考虑让法国在边境地区修建部分防御工事,但是法国首先得承认战败的事实,也首先得遵守柏林和约,因此法国必须按照德皇下达的最后通牒,在六月五之前,裁减掉多余的军队,并且拆毁边境地区的军事设施,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视法国的所作所为为敌对行动。

 下午,帝国谈判代表拒绝了‮国美‬国务卿提出的再协商请求。

 还剩下了不到六天,法国有足够的时间裁军、与拆除军事设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裁军不是一件小事,别说五天多,就算一个月,也不见得足够。至于拆除军事设施,更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办到,因此法国不可能在最后通牒到期之前,扑灭点燃战争的导火索。

 更重要的是,对法军来说,剩下的几天时间甚至不足以完成战争动员!。 qqM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