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搜寻
 第一百四十五章搜寻

 当时,还有一个因素,让李向龙相信美军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

 这就是,第二航母大队与第三航母大队依然去向不明,至少没有返回珍珠港,也没有去任何一座美军港口。

 从时间上推算,如果第二航母大队在离开珍珠港之后,走的是另外一条航线,那么也将在十月二十三左右到达珊瑚海。在李向龙看来,第二航母大队没有与第一航母大队一同前往澳洲,很有可能是为了保持隐蔽,即让中国海军产生错觉,认为第二航母大队依然在夏威夷群岛,只有第一航母大队前往西南太平洋。这样的话,中国舰队就会前去拦截,甚至会为此承担一些风险。设想一下,如果第二航母大队就在附近,那么在中国舰队拦截第一航母大队的时候,那两艘“约克城”级舰队航母就能发挥决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三航母大队也来到了西南太平洋,而且与第二航母大队在一起,那么三艘“约克城”级与“突击者”号搭载的舰载机,只需要出动一个波次就能重创、甚至是击沉所有中国航母,取得决定胜利。

 考虑到哈尔西的性格,李向龙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

 哈尔西很有脾气,但是不缺乏大智慧,因此他很有可能用第一航母大队做饵,设法在伏击战中击败中国舰队。

 中海军的战斗已经证明,在以航母为核心的海战中,主动权比兵力更有价值。

 只要能够抓住主动权,即便是兵力居于劣势的一方,也有能力击败对手,甚至是取得绝对胜利。

 为此,李向龙不得不有所提防。

 从二十二开始,舰队上空随时都有二十四架战斗机在巡逻,而且四周还有战舰专门负责防空警戒。如果防空战舰上的雷达能够及时发现来袭机群,那么舰队就能获得二十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而六艘航母能在此期间各出动十二架、甚至是更多的战斗机,也就有足够的能力拦截来袭机群。

 只是,李向龙也看到了取胜的机会。

 这就是,吃掉充当饵的第一航母大队。

 问题是,得首先找到第一航母大队。

 在断定哈尔西在等待时机,而且用第一航母大队做饵之后,李向龙随即推断出,第一航母大队很有可能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动,或者是在东南部海域。如果在南部海域,那么第一航母大队随时都能全速撤退,避开中国舰队的打击,并且得到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航空兵的掩护。如果是在珊瑚海东南海域,那么第一航母大队就仍然在等待援军,即第二航母大队与第三航母大队很有可能也在这个方向上。

 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李向龙不可能把舰队拆散,也就不可能同时搜索两片海域。

 十月二十三夜间,西南太平洋舰队开始向珊瑚海东南机动,李向龙在二十四凌晨给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安排了侦察任务。

 按照他的部署,将首先搜索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之间的海域。

 可以说,李向龙的判断极为准确。

 当然,要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明知道中国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的情况下,哈尔西肯定不会让弗莱彻从珊瑚海北面杀入,至少会让弗莱彻绕过新赫布里底群岛,在相对‮全安‬的海域待命,等到时机成之后再进入珊瑚海。

 也就是说,第一航母大队有可能从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之间的海峡进入珊瑚海。

 问题是,李向龙并不清楚这个可能有多大。

 在当时,军事概率学还没有问世呢。

 事实上,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催生了军事概率学,即根据各中因素,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得出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让指挥官能够在较为科学的方式下指挥军队作战。

 严格说来,这场后来被称为“珊瑚海大海战”的战斗,让军事概率学有了诞生的基础。

 这场海战之后,李向龙首先向冯承乾提出,应该聘请数学家与军事学家,专门来评估与分析敌军的作战动向。

 冯承乾采纳了李向龙的建议,在海军司令部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

 此后,这个被称为“海军概率统计处”的机构在好几场海战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只是,在这个时候,李向龙依然得依靠“指挥官的直觉”

 搜寻行动从二十四清晨开始。

 这个时候,弗莱彻的第一航母大队就在李向龙划定的搜寻范围之内,而且也正像李向龙猜测的那样,正在向珊瑚海南部海域航行。

 问题是,此时珊瑚海上空的天气状况并不好。

 曾经掩护了中国舰队的积雨云层,现在也开始掩护美军舰队。

 前两轮搜索中,李向龙派出去的近七十架次的侦察机无一所获,别说找到‮国美‬舰队,连一艘货轮都没找到。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没有一条主要航线从这附近通过。

 下午三点左右,第三批侦察机出发。

 如果再找不到美军舰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二十五了。

 这次,李向龙依然让每艘航母各出动六架执行侦察任务的“雪雕”并且为每一架侦察机都设置了严格的飞行航线。

 当时,李向龙已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侦察战术。

 在与日本海军作战的时候,中国海军的侦察战术非常直接,即侦察机起飞之后,以直线飞往侦察区域,在到达最大侦察半径之后,再横向或者迂回搜索。虽然这套战术能够使侦察效率达到最大,但是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即被发现的敌舰能够通过侦察机的航线,大致判断出中国舰队所在的方蟜f8颉?br/>

 与日本海军作战,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日本海军没有雷达。

 相对而言,战舰上的了望员发现空中的飞机,要比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发现海面上的战舰困难得多。也就是说,在都以目视搜索为主的情况下,侦察机会首先发现战舰,然后才会被战舰发现。如此一来,有经验的飞行员都会在发现敌舰之后改变飞行线路,让敌舰无法准确判断出侦察机的进入方向。

 当时,中国海军也对此制订了严格的作战守则,即侦察机在发现敌舰之后,至少得把转向四十五度以上。

 问题是,这只针对目视搜索。

 当战舰配备了雷达之后,侦察机的优势就然无存了。

 雷达能发现数十公里外的侦察机,而飞行员肯定看不到数十公里外的战舰。在雷达的辅助下,战舰肯定能首先发现侦察机。即便无法避免被侦察机发现,敌舰也可以在侦察机转向之前,大致判断出侦察机的航向。

 在‮国美‬参战之前,中国海军已经证明了这种可能

 这下,问题出来了。

 ‮国美‬也研制出了雷达,而且也首先配备战舰。虽然没人知道‮国美‬海军战舰上的雷达有多么先进,或者说有什么缺陷,但是只要‮国美‬海军的雷达与中国海军的相当,就肯定具备有测向能力。

 正是如此,李向龙才改变了侦察战术。

 新的侦察战术主要就是为了隐蔽侦察机的航向,而具体做法就是让侦察机沿螺旋型航线飞行。

 准确的说,是在离开舰队,并且飞离了舰队防空战斗机的巡逻区域之后,侦察机就得沿着螺旋型航线飞行。因为不是直接飞向敌舰的,所以就算侦察机的航向被测了出来,敌舰也无法推断出中国舰队的方位。

 当然,这套战术也有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缩短了侦察机的搜索半径。

 “雪雕”在挂上副油箱,并且机内满油的情况下,最大侦察半径在四百公里到四百五十公里之间,比以往缩短了差不多两百公里。

 当然,比起舰队的安危,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

 李向龙敢于采取这种侦察战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美军舰载侦察机的最大侦察半径也在四百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美军的舰载侦察机不可能抢先发现中国舰队。

 侦察机出发后,李向龙着手安排二十五的侦察任务。可以说,他当时已经对发现美军舰队不抱太大的希望了。要知道,如果侦察机在最大半径处发现了美军舰队,也是五点左右的事情了。到这个时候,就算李向龙立即出动攻击机群,也无法保证在落之前对美军舰队发起攻击。

 要知道,在侦察机发现敌舰队之后,攻击机群要两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而在此期间敌舰队能够航行数十海里。也就是说,在攻击之前,攻击机群依然得搜寻敌舰队,也就得花上一些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波攻击不见得能够干掉第一航母大队。

 两艘舰队航母上,至少有四十多架舰载战斗机。如果第一航母大队扮演饵,则会搭载更多的舰载战斗机。按照李向龙的判断,要想全歼第一航母大队,至少需要两波攻击,但是在天黑之前,显然无法出动第二批攻击机。

 …

 第一百四十五章搜寻

 第一百四十五章搜寻,到网址 Qqm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