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六百一十一章 肢解俄国
 争夺战败国,成为中德两国在大战末期斗争的重头戏。

 事实上,早在一九四四年,中德两国就在处置战败国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这就是如何处置战败的俄国。

 有趣的是,当时中德两国的对俄态度与后来的对美态度截然相反。

 这就是,中国希望尽可能的深入的肢解俄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认为不应该过于严重的削弱俄国。

 当然,这与中德两国的基本战略处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俄国战败之后,中德两国只在一个问题上存在共识,即俄国必须被削弱,不能再对中德构成威胁,而且被削弱后的俄国应该成为中德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即以此防止中德产生直接利益矛盾。

 只是,在如何削弱俄国的问题上,中德两国却有着明确的分歧。

 在参战之前,中德就达成了共同对付俄国的秘密协议,而在这份协议里面,明确规定在俄国战败之后,中国有权收回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所篡夺的土地,使中俄边境恢复到《中俄尼布楚条约》时的状态,此外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全安‬需求,从俄国索取部分土地。只是,在这方面,协议中做了明确规定,即中德索取的土地面积均不得超过俄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这些规定,说白了就是中德在相互制约,以免俄国丧失其战略价值。

 问题是,即便中国索回了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把中俄边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的状态,而且中德各索取了俄国百分之十的国土,俄国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要知道,在损失了这些土地之后,俄国依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此外。中国索回与索取的是俄国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索取的是靠近东普鲁士的俄国东部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居民都不是很多,俄国人口集中在莫斯科、基辅与明斯克等大城市附近。

 也就是说,在失去了这些之后,俄国依然拥有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基础。

 显然,这样的俄国在战后肯定是一个‮大巨‬的威胁。也许几十年之后。俄国就将再次成为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心腹大患。

 这样一来,肢解俄国就势在必行了。

 最初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只原则上把被削弱后的俄国肢解成两个国家,即以乌拉尔山为界,东面与西面各成立一个国家。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如意算盘是,中德各控制其中的一个国家。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肯定是乌拉尔山以西的“西俄”而中国控制的则是乌拉尔山以东的“东俄”

 虽然在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方面。“东俄”比“西俄”好得多,但是在最为重要的国家组成部分上,即人口方面“西俄”却拥有绝对的优势。要知道,生活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俄国人占到了人口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即便在大战期间,俄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大量向东部与中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的人口总量依然多得多,所占比重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以俄罗斯族为主。

 对于这样的划分,中国显然不会答应。

 要知道。俄国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持续几十年,可是当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俄国人就会谋求统一。到这个时候,肯定是人口占多数的“西俄”统一“东俄”而且俄国谋求统一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正是如此,中国坚持要把俄国肢解成三个以上的国家,而且是越多越好。

 可以说,被肢解之后的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足够弱小。而最低标准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通过军事行动统一全俄的能力。

 显然,把俄国肢解成三个国家是最低标准。

 事实上。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反对多出一个国家来,毕竟把俄国肢解成两个国家与三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问题是。在如何肢解俄国的问题上,中德的矛盾就太突出了。

 按照中国的意思,应该按照人口数量来划分边境,即应该保留一个相对dú lì的国家来成为中德之间的战略缓冲区,而这个国家至少得拥有俄国百分之五十的人口,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dú lì。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必须位于正中间,才能够起到战略缓冲的作用,且不被中国或者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此外,另外两个国家的人口应该占俄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且分别位于东方与西方,成为中德两国与新俄国之间的缓冲区,并且成为遏制新俄国的防线。

 必须承认,中国的这一提议有一定的道理。

 关键就是,新俄国具有足够的dú lì,但是中德可以通过各自控制的国家,对新俄国构成威胁。最为关键的是,中德通过各自控制的国家,都有能力单独阻止新俄国发起统一全国的战争。

 可以说,这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处理俄国,那么俄国就很那实现统一。

 显然,一个没有统一到一起的俄国,根本不足以对中德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而中德也就以此获得了足够广阔的战略缓冲区。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决反对以这种方式来肢解俄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以人口为基础来划分,那么新俄国肯定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控制的那个国家将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西部地区,而中国依然能够控制乌拉尔山以东地区。

 说白了,中国提出的这套方案,就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二元方案上,把“西俄”分解成两个国家。

 显然,这等于大幅度削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亚‮陆大‬上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这等于让中国把战略势力范围推进到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平原上,把手伸如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视为区的东欧。

 结果就是“三元方案”刚被提出来就夭折掉了。

 只是,中国也肯定不会接受“二元方案”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多元方案”了,即把俄国肢解成三个以上的国家,而且每一个国家都足够弱小。

 直到这个时候,中德才在一个基本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这就是分割俄国的基本原则。

 在此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的是综合原则,即把人口、面积、资源、工业等等因素全都考虑进去,而中国坚持的是人口原则,即以人口为第一要素,其他因素则不做为分割的参考因素。

 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有片面

 关键是,都忽略了受分割对象。

 要知道,中德是以战胜国的‮份身‬,或者说是强权的‮份身‬在处理战败的俄国,而俄国在战后的走向,并不是由中德决定的,而是由俄国的‮民人‬来决定。强权能够得一时之逞,却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如果在分割俄国的时候,不充分考虑到俄国人的感受,那么任何分割方案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说白了,要不了多久,俄国的内部凝聚力就能使其再度统一到一个zhèng fǔ之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最根本的地方着手,这就是民族。

 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共有一百多个民族,而占主体的俄罗斯族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说,俄罗斯族并没有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依然有足够多的人口,特别是几个主要少数民族。

 这样一来,按照民族来分割俄国,就有了可行

 虽然民族不等同于国家,但是民族是国家最坚实的基础。

 正是如此,中德双方最终都认为,应该在俄国成立民族国家,即允许人口超过一百万的民族通过自决的方式决定是否成为dú lì国家。

 当然,这仅限于少数民族聚居地。

 按照这个原则,俄国被肢解成十八个国家,即以俄罗斯族为主的新俄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拉托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拜疆、远东自治共和国、鄂霍茨克共和国与西伯利亚共和国。

 在这十八个国家中,只有俄罗斯n zhǔ联邦、即新俄国,乌克兰与西伯利亚共和国算得上是大国。前者拥有旧俄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总量将近四千万,后者拥有旧俄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且人口在两千万以上,而最后的西伯利亚共和国拥有旧俄国最为重要的资源产区,且国土面积最大,达到了五百七十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并非中德在俄国斗争的结束,而只是新的开始。

 这十八个国家中,除了新俄国之外,有六个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关系密切,而另外十一个国家均与中国好。

 显然,这个结果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极为不利。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都是欧洲地区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不但人口多,还缺少资源。

 显然,这成了中德新的矛盾。RQ Qqm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