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风云 下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
 当然,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也不是毫无特色。

 在决心发展航母之前,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有两个主要使命,一是掩护战略核潜艇前出到北大西洋执行巡逻任务,二是在可能的海战中攻击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以及掩护本国海岸线。

 根据这两个主要使命,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派。

 这就是,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以反潜为主,而巡洋舰则以制海为主。

 冷战期间,帝国海军建造了五个级别,十二个型号的两百多艘驱逐舰,而且以大型反潜驱逐舰为主。

 这些反潜驱逐舰都有一个特点,即配备了大型反潜导弹。

 显然,这也是帝国海军驱逐舰才有的特点。

 拿帝国海军在一九八二年开始建造的“汉堡”级驱逐舰来说,其主要反潜武器是八枚程高达五十五公里的反潜导弹,此外还配备了两架大型反潜直升机,两套五联装重型反潜鱼雷发管与四套火箭助推深水炸弹发装置。结果就是,在配备了这些反潜武器之后,该级驱逐舰就无法配备其他的武器系统了,其对海武器是一门一百毫米单管舰炮,防空武器则是两座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要知道“汉堡”级的满载排水量高达八千四百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之一。在排水量相当的中国驱逐舰上,除了配备有足够多的反潜武器之外。肯定还有反舰导弹与中远程导弹防空系统。

 与反潜驱逐舰一样,帝国海军的巡洋舰也极具特色。

 以“易北河”级巡洋舰为例,其主要武器是分别布置在舰桥两侧的八座双联装重型反舰导弹发器,其配备的反舰导弹重达十二吨,程高达六百公里,战斗部的重量更是在一吨以上。这种能够以二点五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末段以三点五马赫的速度‮刺冲‬的反舰导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航母的头号威胁。问题是,除了这十六枚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导弹之外。满载排水量高达一万四千吨的“易北河”级巡洋舰只配备了一套远程导弹防空系统,以及用鱼雷发管发的反潜导弹,其防空与反潜能力跟同一时期的中国巡洋舰都无法相提并论。

 当然。这也反映出了帝国海军水面战舰的发展特点。

 这就是,在帝国海军中,任何一种水面战舰都只有较为单一的作战能力。以舰队的组成部分存在,只有由数种不同战舰组成的舰队才具备较为全面的战斗力,也才具备在大洋上与中国舰队对抗的资本。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事实上,在冷战初期,中国海军也采用了类似的发展方式,即明确各种战舰的职能,舰队才是最基本的战斗单位。

 不同的是,中国海军一直以航母为核心,而帝国海军则没有这个核心。

 由此造成的影响就是。帝国海军的水面战舰的武器配重更大,因此看上起帝国海军的战舰更注重进攻。

 当然,这也与两国的技术实力有直接关系。

 这就是,中国掌握着更加先进的电子技术,而且在动力技术上也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国海军拥有的‮药弹‬,特别是导弹往往能够做得更小一些,而帝国海军在没有这些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药弹‬的重量来实现某一种特定功能,从而让帝国海军的战舰具备与中国舰队抗衡的能力。

 此外,较为单一的打击手段。也对帝国海军的战舰产生了‮大巨‬影响。

 别忘了,在中国海军中,航母能够成为绝对的核心,主要是航母不但拥有舰队里最主要的打击力量,也是舰队里最主要的防御力量,即强大的舰载航空兵赋予了中国舰队全面的作战能力。

 问题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强大的舰载航空兵。

 这样一来,舰队的进攻与防御都需要依靠战舰,特别是战舰配备的武器,因此帝国海军也更加重视反舰导弹、反潜导弹与防空导弹,并且把导弹武器做为了帝国舰队最为主要的打击与防御手段。

 这一点,在“雷德尔”级航母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要知道“雷德尔”级是大型航母,而中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上都只配备了数量有限的近程防空系统,做为大型战舰所必须具备的攻击与防御能力都由舰载航空兵提供,而“雷德尔”级上不但配比了程高达一百公里的区域防空导弹,还安装了二十四枚垂直发的远程反舰导弹。

 说白了,帝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不足以承担起主要的打击与防御任务,也就不得不依靠导弹来提高舰队的作战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威廉大帝”级巡洋舰。

 这种在一九七八年开工建造、首舰于一九八四年建成服役,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二万八千吨,被中国海军称为“最后与最强战列巡洋舰”的战舰,其主要武器并非大口径舰炮,实际上该舰的主炮是一座双联装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其主战武器是设与舰桥前方的四十八枚垂直发的重型反舰导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威廉大帝”级巡洋舰就是为了搭载重型反舰导弹而设计的。

 为此,帝国海军在这种战舰上安装了两座核反应堆,赋予其三十三节的航速。为了增强其防空能力,为其配备了远中近三套防空系统,总共有近两百枚防空导弹,此外还安装了六座用于拦截反舰导弹的速炮。为了增强其反潜作战能力,设置了一座可以容纳三架大型反潜直升机的机库,并且配备了两套能够发反潜导弹与重型反潜鱼雷的发系统,以及完整的声纳探测系统。

 总而言之“威廉大帝”级的设计,完全围绕着反舰导弹进行。

 说白了,为了让四十八枚重型反舰导弹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帝国海军才为其配备了强大的防空与反潜能力。

 显然,帝国海军战舰的核心就是反舰导弹。

 这一点与依靠舰载航空兵为主的中国海军截然不同。

 很多人在感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冷战时期研制了大量能先进、威力‮大巨‬的反舰导弹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导弹本身就是一种低投入低价值的武器系统,而且也是技术实现难度最小的武器系统。

 说白了,中国海军在冷战时期拥有的导弹并不比德军差。不同的是,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核潜艇与舰载机,而不是这些平台使用的导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没有足以引起他人关注的航母与舰载机,因此其导弹系统成为了焦点,也因此得到了外界的广泛认识。

 显然,帝国海军以导弹为核心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可否认“威廉大帝”级巡洋舰非常强大,是大战之后战斗力仅次于航母的战舰,可是其局限也极为明显,即要让反舰导弹发挥威力,就必须把战距离缩短到六百公里,甚至更近一些。问题是,在海战中,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中国舰队,显然不可能给予对手这样的机会。要知道,在“威廉大帝”级巡洋舰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中国海军的第四代舰载战斗机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而J-78的作战半径高达一千二百公里,即便是J-88的对海打击距离也在八百公里以上。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大型战舰是徒有其表。

 此外,如果“威廉大帝”级巡洋舰真有帝国海军吹嘘的战斗力,那么帝国海军为什么要在八零年‮开代‬始建造大型航母呢?

 帝国海军的发展方式,产生了一个谁也不能忽略的影响。

 这就是,在整个冷战期间,虽然帝国海军是中国海军最强大的对手,在七零年代末与八零年代初,还对中国海军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帝国海军也没有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海军,更不具备挑战与战胜中国海军的实力,且始终没有能够对中国海军形成优势。

 要知道,即便在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战略收缩期,中国海军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海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海军面临的问题与帝国空军战略航空兵非常相似。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科技与经济实力上的局限,使其在发展战略军兵种的时候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与经济困难,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算穷尽国力,也没有能够在冷战中获得倒中国的战略优势。

 别忘了,海军本身就是战略军种,没有人会把海军限制在战术层面上。

 这种科技与经济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而这也就决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冷战中的最终结局。这就是,在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将因为内部问题而崩溃。中国在冷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点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内部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非战争手段打击对手正是冷战的主要标志。RQ QqmMXs.cOM
上章 帝国风云 下章